銘記|緬懷先烈 探訪紅色地標:中共興化縣委舊址
水鄉興化,生態風光溫婉秀麗,更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1941年初,中共興化縣委在戴窯鎮成立,這里從此成了蘇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紅色堡壘。歷經80多年歲月流轉,這座承載著革命記憶的舊址煥發新生,成為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課堂。今天的《銘記歷史 緬懷先烈·探訪紅色地標》系列,帶您走進中共興化縣委舊址,探訪這段波瀾壯闊的革命歷史,感受紅色基因的傳承力量。
追尋紅色足跡、奮斗時代征程。1941年1月7日,中共興化縣委在戴窯鎮這塊紅色土地上孕育誕生,在這里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不懼生死的革命英雄。
叩開中共興化縣委舊址的木門,古樸的青磚小樓靜靜矗立,歲月的風塵未曾掩蓋它的光芒,反而讓它承載的紅色記憶愈發熠熠生輝。
興化市戴窯鎮志愿講解員史進說:“我們縣委舊址一共經歷了兩次比較大的維修,一次是1991年,還有2017年黨委政府把這里原有的幾家單位全部遷出去,這里改成了黨員生活館,這里改成了陳列室。縣委舊址修繕以后,每年接待游客都近3000人左右,他們在這里可以召開我們黨員組織生活活動,重溫入黨誓詞,還有緬懷先輩的豐功偉績。”
時光回溯到1940年,黃橋戰役勝利后,為把興化建設成為鞏固的敵后抗日根據地,1941年1月7日,時任蘇北區黨委副書記陳丕顯來到戴窯,主持召開會議,宣布蘇北區黨委決定:撤消中共興化縣工委,成立中共興化縣委。位于戴窯鎮中心巷33號的這座普通民居,因良好的隱蔽性和深厚的群眾基礎,被選為縣委辦公地點。從這一天起,中共興化縣委正式成立,李華楷任縣委書記,李健任組織部長,張莫棠任宣傳部長,朱光負責青年工作,孫顧任婦女部長。
由于革命形勢復雜多變,中共興化縣委在戴窯成立后并未常駐此地,縣委和縣政府機關先后輾轉于興化境內多地,但這也為興化人民奪取革命勝利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暗無天日、民不聊生的歲月里,中共興化縣委如同一盞明燈,讓人民群眾看到了希望。
史進說:“我手上拿的這塊小小的方塊,是我們‘農抗會’會員證,這個‘農抗會’全稱是農民抗日救國會,主要是施行減租減息政策,組織農民進行抗日活動。在我們興化縣委成立了以后,我們成立了很多的抗日組織,有農抗會、僧抗會、婦抗會、兒童團等等一系列抗日組織。”
舊址陳列室內,戴窯鎮中心校學生駐足凝視,聆聽革命故事。他們表示,先輩的奮斗精神激勵自己要珍惜當下、努力學習。
興化市戴窯鎮中心校學生馮文彬說:“我了解了很多興化在抗戰時期的歷史,被革命先輩們不屈不撓的斗爭精神深深打動,我要以先輩為榜樣,好好學習。”
如今,中共興化縣委舊址經過精心修繕和保護,已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文化宣傳陣地。舊址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革命文物,生動再現了當年革命先輩的斗爭場景。每逢節假日,這里都會迎來大批游客和參觀者,有學校組織學生開展紅色研學活動,有機關單位黨員干部進行黨性教育,還有許多自發前來緬懷先烈的群眾。講解員的生動講述,讓人們仿佛穿越時空,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輩堅定的理想信念和無私奉獻的精神。
興化市戴窯鎮鎮長萬昌彬說:“戴窯紅色文化承載著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與崇高精神,是我們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一直以來,我鎮高度重視紅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深挖紅色資源,大力修繕保護革命舊址,通過舉辦紅色主題活動、開展故事宣講等形式,讓紅色文化不斷深入人心,以此激勵廣大干部群眾銘記歷史、砥礪前行,在新時代展現新作為。”
記者:范達 郎玉朝(興化臺 )
編輯:樊錦華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聚焦|興化舉辦健康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協同創新對接活動2025-07-30
- 關注|泰州各地組織開展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2025-07-29
- 泰興|上半年5億元以上開竣工項目數位居泰州各市(區)第一2025-07-29
- 關注|2025年“我愛祖國海疆”全國青少年航海模型教育競賽總決賽2025-07-27
- 聚焦|泰州電子信息產業園:昂揚奮斗激情 沖刺全年目標2025-07-27
- 關注|越劇《血手印》在泰州大劇院精彩上演2025-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