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回應“援疆三問”?江蘇援疆人跨越山海用真情和實干作答
從江南水鄉到天山腳下,每一個援疆干部、教師、醫生的行囊里都裝著三個沉甸甸的叩問:“來疆為什么?”“在疆做什么?”“離疆留什么?”這些跨越4000多公里的身影,在踏上這塊土地后,他們懷揣火熱的赤子之心,用堅定的信念和暖心的行動,為“援疆三問”寫下了最打動人心的答案。
今年7月初,現代快報記者來到新疆伊犁采訪,在校園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在居民家門口的醫院中,在設備完善的自來水廠,江蘇的援疆人在各自崗位上默默付出,他們的答卷,浸透著汗水,映照著初心,更藏著跨越山海的拳拳赤心。
“不讓英語在高考中拖后腿”
援疆教師為學子架起逐夢天梯
連云港與霍爾果斯相距4000多公里,一頭吹著連云港的海風,一頭連著霍爾果斯的戈壁。
在霍爾果斯市蘇港高級中學,連云港援疆教師陳云通兩次踏上這片土地,只因新疆學子那份純粹的感恩之心。“2021年,我帶的學生,一個考上了安徽財經大學,一個考上了中國礦業大學,他倆趁假期結伴來連云港看望我們。”回想起那天,他還是滿臉高興。他坦言:“這里的孩子樸實、懂禮貌、愛學習,我就希望能給他們在英語這門學科上加把勁,不讓英語在高考中拖后腿。”
在霍爾果斯市蘇港高級中學,8名來自連云港、蘇州的援疆教師滿負荷授課,不僅補知識短板,更教學習方法和解題思維。哈薩克族女生阿婭茹曾為物理學科發愁,“援疆老師有天晚自習花了一節課給我分析物理試卷、講知識點,后來我物理考了班級第一。現在不僅成績提升了,學物理的興趣和信心也有了。”
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以來,江蘇援伊工作組已推進教育援疆項目63個,投入資金17.25億元;累計選派905名江蘇教師來伊支教,連續舉辦“蘇伊杯”教師教學能力大賽,輻射帶動3.8萬名當地教師……像陳云通一樣的援疆教師帶著初心而來,在黑板上耕耘,在教案里雕琢,最終要留下的是讓新疆學子能憑學識走向更廣闊天地的“成才密碼”。
讓鄉親們在家門口看好病
援疆醫生讓健康之花綻放在天山腳下
“我從家騎車過來10分鐘,做完透析還趕得上回家吃飯,你說能不方便嗎?”在江蘇江陰援建的霍城縣第一人民醫院里,援疆資金引進的多種類血液透析機等先進設備,改善了霍城縣腎病患者的透析治療條件,方便居民在家門口看病治療。
坐在血透室的尹先生給現代快報記者算了一筆賬。前幾年,縣城醫院的血透設備不夠,每次做透析都要往返伊犁市區。“每周坐車去伊犁市區的醫院,來回路費就要40元,一周三次透析就是120元。再加上住宿吃飯等其他成本支出,每年要花費近2萬元。”
全面提升科室硬件水平,讓鄉親們在家門口看好病,這是江陰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選派的援疆院長張飚的目標之一。他還致力于將江陰醫院先進的管理理念與霍城醫院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通過團隊對團隊、科室對科室的精準對接,開展“傳幫帶”工作,援疆醫療隊與霍城本地醫務人員之間的師帶徒結對已達65對。
第九次全國對口支援新疆工作會議以來,江蘇援伊工作組實施醫療援疆項目40個,投入資金6.65億元。累計門診接診27.6萬余人次,指導開展手術2.37萬例,舉辦學術講座、業務培訓等2690余場次,培訓當地醫生9.8萬多人次,結成師帶徒440對。
從“授人以魚”的設備投入,到“授人以漁”的技術傳承,援疆醫生用聽診器丈量責任,用手術刀刻下擔當,最終要留下的是能扎根邊疆、持續守護健康的醫療隊伍。
以甘泉潤透戈壁綠洲
援疆干部致力于讓20萬居民用上“放心水”
來疆做什么?也許在伊犁州新源縣自來水管道中汩汩流淌的“放心水”最有發言權。在新源鎮阿西木街居民哈力不努爾家中,嘩啦啦的自來水在水龍頭下噴涌而出。她捧起清冽的水說:“現在水壓大,水質好,再也不用斷水的時候去河邊打水了,這給我們生活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援疆干部、揚州對口支援新源縣前方工作組規劃建設處處長陳益告訴記者,項目投入援疆資金9000萬元,包括新建日供水能力5萬立方米的凈水生產線和老廠區改造,擴容改造后,新源縣自來水廠日供水能力從5.5萬立方米提升至10.5萬立方米,讓周邊20萬居民用水方便,用上好水。他們為解決“喝水難”而來,留下的是能滋養邊疆生活、灌溉發展希望的“幸福泉眼”。
江蘇援伊工作組堅持將80%以上援疆資金投入到民生領域和基層。聚焦“三農”這個民生之重,統籌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提升,2023年以來累計新建、改擴建64.76公里鄉村道路、9個鄉村水廠、226.68公里供排水管網,切實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從校園課堂到醫院病房,從地下管道里一滴滴自來水到一條條蜿蜒在戈壁灘的公路,第十一批江蘇援伊(含兵團四師、七師)累計選派173名援疆干部、140名教師、177名醫生、其他專業技術人才37人參與援疆工作。這些數字背后,是跨越4000公里的赤子情懷。
在祖國西北廣袤的土地上,他們帶來了江蘇的先進技術和發展經驗,用責任與擔當在天山腳下寫下自己的援疆答案。
- 江蘇上半年新增貸款、社融規模增量全國第一2025-07-31
- 從“資源資金”到“賦能賦智”,江蘇援伊繪出“疆”來新圖景2025-07-31
- 江蘇南京:產業強市促升級 攻堅突破向未來2025-07-31
- 江蘇蘇州:非洲留學生:我要把蘇州經驗帶回家2025-07-31
- 連云港:從“一場球”到“多場球” 蘇超熱浪催生體育產業新機遇2025-07-31
- 江蘇揚中:71年不間斷出兵 軍民同心續寫雙擁“接力密碼”2025-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