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法護航 “據”力共贏 《江蘇省數據條例》系列報道 ⑤| 南通:“沉睡數據”變現計
“以前只是業務數據,現在成了企業資產。”在南通市首個數據資產“入賬”的國有企業——南通軌道交通集團,信息化管理部相關負責人一邊展示入表流程一邊介紹。他們是“數據”變成“資產”的親歷者——通過數據資源摸底、價值評估和規范入賬,讓原本“看不見”的軌道管理及生產運營數據變成了“摸得著”的企業資產。
數據為什么能走進賬本?其實這就像公司的廠房、機器是看得見的資產一樣,如今企業積累的海量數據,經過專業評估測算出真實價值后,也能堂堂正正記進財務賬本,這就是“數據資產入表”。那些曾經躺在后臺的數字,從此有了“身價”,成了企業實打實的“家當”。
數據走進賬本,離不開政策的“東風”。特別是《江蘇省數據條例》提出,要“建立健全數據資產管理制度”“推動企業、相關公共管理和服務機構按照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對數據資源進行會計處理”,南通市緊扣“能確權、可估值、可入表、可運營”的目標,讓國企先試先行,探索數據資產入表的路子。
要讓數據“合格”走進賬本,得下一番細功夫。南通市數據局會同財政、國資等部門,聚焦“賬上有數、賬下能用”,在全市范圍組織開展國有企業數據資產清查工作,摸清底數家底;在此基礎上,推動一批數據資源結構清晰、管理較規范的企業先行先試,通過實操演練探索路徑、檢驗方法,逐步打通制度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數據變成資產,可不是簡單貼個標簽。南通市數據局加強政策引導和業務指導,鼓勵企業建立數據分類分級、采集管理、價值評估等制度機制,梳理原始數據底賬、明確歸屬邊界。同時,引入第三方評估機構,采用成本法、收益法等方式對數據價值進行審慎評估,確保數據價值核算真實可控、防范“虛高入賬”“資產泡沫”等風險。一些企業還將數據資產納入財務報告體系,嘗試與融資、運營等業務場景相結合。
在南通,各地上演著數據資產“變現”的精彩故事:
海門區海潤集團打造的光伏發電監測數據、地區行業擔保數據、校企食品采銷數據、房產租賃數據、自來水處理日常運營數據、污水處理日常運營數據6個數據產品在江蘇省數據交易所完成登記并上架,讓數據成了“可交易的商品”。
崇川區園發集團下屬子公司南通科創物業管理有限公司,深挖可利用數據資產,以停車場運營數據先行先試,通過技術賦能和會計入表的機制創新,將數據轉化為可量化、可交易、可融資的資產,成功入表金額320萬元,評估價值1020萬元,有效實現無形資產激活。
如皋市交通產業集團更是敢為人先,探索“數據資產+資產支持專項計劃(ABS)”融資路徑,發行全國首單以數據資產為底層支撐的ABS產品,涵蓋交通、港口等領域積累的數據資源,經過資產認定、價值評估和權益確權等關鍵環節,最終實現1.3億元規模的證券化發行,評級為AAA,用 “數據資產”貼上創新標簽,為市場提供了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操作范式……
截至目前,南通市已有南通軌道交通集團、如皋交通產業集團等19家國企完成數據資產首次入表,累計金額達2865萬元,涵蓋交通運輸、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等領域,23家企業圍繞高價值數據資源開展產品化開發,已形成停車場運營數據集、智慧物業服務數據集等25個數據產品,5家企業通過數據質押融資獲得資金支持3450萬元,推動“賬面資產”轉化為“經營資源”,為企業帶來數據運營和增值新空間。
“數據是新型生產要素,更是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核心資源。” 南通市數據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南通將持續推動國企數據資產管理制度化、標準化,探索建立全生命周期管理機制,培育專業化數據評估與交易服務體系,穩妥推動數據資產從“可見”向“可用”“可收益”轉化,激發數據要素市場活力。
從“看不見的數字”到“算得清的價值”,從“記在賬上的資產”到“用在實處的資源”,南通的實踐為數據要素市場蹚出了一條清晰路徑:讓數據從“無形資源”變“有形資產”,再成“發展動力”。這不僅讓企業多了份“家當”,更給高質量發展添了股“新勁兒”。
【法規鏈接】
- “民生答卷”再添新成績 江蘇實現中小學教室空調全覆蓋2025-07-30
- 【我的蘇澳實習實踐vlog②】看卷宗、去法院旁聽……澳門00后女大2025-07-30
- 【我的蘇澳實習實踐vlog③】初入銀行職場,沉浸式感受“金融人”2025-07-30
- 信長星檢查調度全省防汛防臺風工作2025-07-30
- 畢業季職業大揭秘1|巧克力感官品評員:0.1℃的刻度與“喝油”的2025-07-30
- 畢業季職業大揭秘2|“Z世代旅行種草官”出擊:讓旅行變身“找搭2025-07-30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