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海陵:看“一號社區”如何破解“無米之炊”
全力建強“首善之城”,是“幸福海陵”的核心要義。記者走進泰州市海陵區城南社區,看看社區工作者如何圍繞“周到”和“首善”兩條主線,巧用人大代表聯絡站“一根杠桿”,借力職能部門“多方力量”,讓這個始建于2000年的老舊社區,成功實現從“臟亂老舊”到“水清岸綠”、從“默默無聞”到“品牌響亮”的華麗蝶變。
走進城南街道沁蓮社區,處處能感受到溫暖的變化:環境愈發宜人,服務愈發貼心,鄰里關系愈發和睦……這一系列喜人變化的背后,離不開沁蓮社區“有一說一”人大代表聯絡站的有力推動,更彰顯著社區在打造“周到社區”道路上的不懈追求。
“龍須溝”變“景觀河”
“前幾年河道臭得不敢開窗,現在能坐在河邊下棋打太極了!”退休黨員王老師指著清澈的河水,滿是感慨。這條曾經讓居民苦不堪言的“龍須溝”,如今已成為社區里備受矚目的“景觀河”。
這一令人欣喜的變化,始于2024年。社區“有一說一”人大代表聯絡站創新推出1234工作法,結合“你點我督”機制,開創“線上+線下”同步接待模式,進一步拓寬了社情民意收集渠道。通過聚焦民生困點、難點問題,組織各方力量協商共治,將民主協商融入社區基層治理,共同繪制沁蓮社區治理服務“同心圓”。在內河整治工程項目施工過程中,社區充分利用“有一說一”代表聯絡站平臺,開展協商議事活動8次,人大代表視察監督3次,以全鏈條監督推動問題整改落地見效。社區積極上爭小區河道整治項目資金約130萬元,治理過程中采納居民建議,同步安裝太陽能曝氣機,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打造出賞心悅目的噴泉景觀。
讓居民倍感自豪的“有一說一”人大代表聯絡站,進一步推動民生議事廳“真議事、議成事”,3年來先后收集各類意見和建議68條,解決落實61個,成功推動解決內河整治、助浴點建設等民生實事項目8個。
“熱心人”變“志愿者”
暑期伊始,沁蓮社區“有一說一”人大代表聯絡站接到選民訴求:部分雙職工家庭由于上班,孩子無人照料。社區立即向轄區內“泰周到”志愿者發出號召,幾天后,一個由回鄉大學生、教師志愿者為主力的暑期托幼課堂開課,化解了這部分家庭的后顧之憂。
這幾年,沁蓮社區整合社區資源,大力倡導“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一大批“熱心人”加入“泰周到”志愿者隊伍,“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社會氛圍日趨濃郁。
開設“80后”助浴點,專業設備、專業人員加上志愿者輔助,幫助年老體弱、行動不便的老人舒心洗浴。“5分鐘就能到助浴點,比家里洗澡安全、舒服!”78歲的張奶奶對新建的助浴點贊不絕口。
開設“銀齡課堂”,由社區民警、電信、銀行員工等組成的志愿者服務隊,定期教授老年人智能手機使用、防詐騙知識等實用技能,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現代社會。
組建“悅讀志愿者服務隊”,打造“讀書角”,專業主持人帶隊開展親子閱讀會,“圖書盲盒”等創意活動讓書香融入日常生活。
建成“文明上網主題教育館”,組建“網絡啄木鳥”志愿者隊伍,成功化解學區劃分等輿情事件17起,推動解決停車難等實際問題23件。
社區已形成“1+3+N”服務矩陣,1個主陣地——黨群服務中心升級版,3個特色空間——養老助餐點、助浴點、愛心洗衣坊,N個便民網點——常來超市、美力服裝店等若干“周到商戶”。同時,持續打造“博愛家園”,常態化開展急救培訓、健康講座,每年服務居民上千人次。
“一號區”變“一家親”
“有事找社區,社區就是我的家人。”獨居老人張奶奶逢人就講。近年來,社區不斷深化網格員服務功能,網格員錯時上門收集民意,黨群服務中心敞門接待群眾,法律明白人時時敲門普法。今年以來,已完成入戶走訪183次,電話走訪146次,開展反詐宣傳7場,成功化解矛盾糾紛35起,真正實現了“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
在便民服務領域,社區創新實施“網格管理全覆蓋+代辦”服務模式。針對獨居老人、殘障人士等特殊群體,網格員化身“跑腿員”,提供社保繳費、話費代繳等貼心上門服務。
針對“小開荒”引發的鄰里矛盾,網格員通過“巡查-上報-調解”機制,聯合相關部門組建調解小組,完成私建菜園清理8處,有效維護了小區的環境秩序。
“現在遇到問題,我們知道該找誰說,說了也真管用!”居民代表的話語中,透露出對“一號區、一家親”的認可和自豪,更是對社區工作的最大認可與信任。
編輯:姜景旸 王晶
- 全國典型!這名姜堰人入選!2025-08-01
- 泰州:航模“群英會”,消費“新引擎”2025-08-01
- 人民網江蘇頻道 | 用“菜”換“餐” 泰州興化創新農村助餐新模2025-08-01
- 江蘇淮安:文化產業多維度發力 激活經濟發展新引擎2025-08-01
- 江蘇無錫:新潮流、新業態、新消費,點燃“熱力十足”的夏日經濟2025-08-01
- 江蘇揚州:數字經濟賦能鄉村 向日葵花海鋪就家門口致富路2025-0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