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城·節氣里的江蘇 | 大暑至,江蘇林蔭道里撞見清涼
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暑”是炎熱的意思,大暑,指炎熱之極。大暑是一年中陽光最猛烈、氣溫最高、雷雨天氣橫行的節氣。
在古代,人們根據太陽在黃道上的位置來劃分節氣,大暑標志著太陽到達黃經120°。這個時期,氣溫最高,是農作物生長的黃金時期,也是人們避暑養生的關鍵時期。
按照我國古代的物候學,大暑被分為三個階段,又稱三候:
一候腐草為螢
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古人見螢火蟲從腐草中飛起,誤以為螢火蟲是腐草化生,好似一群精靈翩翩起舞,恍若仙境。
二候土潤溽暑
《禮記·月令》中言“土潤溽暑”,即土壤浸潤,空氣濕熱。大暑的濕熱正好潤澤土地,土壤喝飽了水,使得作物瘋長。
三候大雨時行
這個時節時常有大的雷雨出現,大雨使得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雖猝不及防,但卻能給人們帶來沁涼。
大暑的餐桌,是智慧與美味的交匯。面對大暑的“上蒸下煮”,百姓的餐桌上藏著“以食為藥”的古老習俗。不盲目貪涼,而是在冷與熱、清與補之間尋找平衡,一碗湯、一碟菜,處處藏著消暑養生的智慧。
1、飲伏茶
在古代,大暑時節,村口涼亭常設免費茶攤,專人煮茶供路人飲用,稱為“伏茶”,以金銀花、甘草等草藥制成,有清火生津之效。
2. 吃仙草
廣東地區流行大暑吃仙草(涼粉草),制成燒仙草甜品,因消暑功效被譽為“仙草”,民諺稱“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
3. 食“涼熱互補”之物
南京綠豆老鴨湯:南京人篤信“大暑老鴨勝補藥”,鴨肉性涼搭配綠豆清熱,常加入蓮藕、冬瓜增強祛濕效果。
大暑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都會經歷高溫酷熱的天氣,江蘇地區已經進入“上蒸下煮”模式,多地氣溫直逼40℃。面對酷暑,江蘇人深諳“心靜自然涼”的古訓。
1.養陽
大暑時雖熱,但陽氣在表,陰氣在里,切忌因貪涼而損傷陽氣。應避免長時間吹空調、睡涼席,尤其是夜間睡眠時要注意保暖腹部。
2.防暑祛濕
暑濕交蒸,易使人感到困倦、食欲不振。可通過食用一些清熱利濕的食物,如綠豆、薏米、冬瓜等,幫助排除體內濕氣。
3.靜心養神
中醫認為“心主神明”,炎熱的天氣容易使人心情煩躁,導致心火內生。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情緒過激,可通過冥想、聽音樂等方式寧心安神。
此時亦是中醫“冬病夏治”的良機。沿江城市的街頭巷尾,常可見“三伏貼”的招牌。人們趁著一年中陽氣最旺之時,將溫熱藥膏貼敷于穴位,以期驅散體內陳寒。這小小的膏貼,承載著順應天時、調和陰陽的古老養生哲學。
“大暑”即大熱,此時節,熱是主旋律,烈日煎烤著青石板路,蟬鳴聲里蒸騰起江南的水汽。當熱浪模糊了城市輪廓,江蘇人卻轉身撞進一片綠色的世界,城市林蔭道給大家帶來了清涼。?速度切換「樹蔭模式」,即刻出發,來一場林蔭大道的citywalk 吧!
陵園路:位于鐘山風景區,西起中山門,東至中山陵,全長3546米。道路兩旁梧桐樹高大挺拔,形成天然綠色隧道,是南京最著名的梧桐大道之一,宛如世外桃源。近百年梧桐交織成“翡翠穹頂”,被譽為“最美林蔭大道”,2.1公里長廊直通中山陵,承載民國記憶的“天然空調”。
頤和路:位于鼓樓區,西南至東北走向。道路周邊是頤和路民國公館區,黃墻灰瓦與綠樹相互映襯,有一小段梧桐樹道,是拍照打卡勝地。
留園路:因留園得名,香樟樹冠相連,全年綠意蔽日,為古城清涼走廊。70年代香樟密植成綠色隧道,西接西園寺、寒山寺,園林假山嵌于道旁,市民常常哼曲穿行成獨特風景。
環湖路:作為錫城最美林蔭路之一,被評為江蘇省城市示范林蔭路。行道樹以香樟和無患子為主,最老的香樟已有五六十年樹齡,繁茂的枝干向路中央伸展,形成天然的“遮陽傘”。
延政西路:位于大運河北側,梧桐樹高大挺拔,整齊地矗立在道路兩旁,枝椏在空中交織錯落,仿佛組成了一條綠色隧道,沿途還有紅磚黛瓦的百年老廠,展示著近代工業文明的厚重。盛夏時節,陽光透過斑駁的樹影灑下,讓人不知不覺放緩腳步,享受夏日清涼
云龍湖風景區:一城青山半城湖,云龍湖似翡翠嵌于彭城襟懷。登小南湖秋月亭,看霞光浸透漢王拔劍泉的千年水霧——這是蘇軾筆下“若能引上游丁塘之水,則此湖儼若西湖”的江北明珠。
龍游灣生態景觀帶:工業岸線蛻變的5.5公里濱江綠廊,紅白綠三色步道并行,登高可瞰長江大橋。
城山路:不僅有薔薇“花墻”,還有其他豐富的綠植,道路綠樹成蔭,花團錦簇,一邊是濠河的秀麗風光,一邊是郁郁蔥蔥的林蔭,讓人賞心悅目。
中華路、平山北路:這兩條路是連云區的法桐大道,道路兩旁粗壯的法國梧桐樹,猶如巨大的太陽傘,為行人遮住陽光,陽光偶爾灑落在臉上,光影斑駁,給人一種愜意之感。入選省林蔭地圖,法桐成蔭,綠道貫通城市街區,老城區搖扇品茶者的納涼據點。
連島海濱林蔭道:山海聯動,海風與綠蔭雙重消暑,夏季日均游客超萬人。
淮三路:作為上榜全省的林蔭路大道之一,道路兩側樹木高大,枝繁葉茂,形成了天然的遮陽屏障,走在這條路上暑意頓消。
大治西路:道路兩旁梧桐樹層層疊疊,綠意盎然,能為行人遮擋炎炎烈日。置身其中,不僅能享受清涼,還能感受老淮安城的光陰故事。
淮海路梧桐大道:法桐歷史厚重,綠蔭如蓋,為揚州市 人文地標。
三灣公園濱水綠道:親水挑廊與湖中汀步串聯運河景觀,互動體驗豐富。
南山風景區綠道:是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素有“城市山林”之譽。依山勢蜿蜒,整合原始植被,打造起承轉合的森林步道。景區內虎跑泉、鳥外亭、知音亭等景點融自然清幽與人文積淀于一體,春日杜鵑漫山,夏日濃蔭如蓋,是遠離喧囂的“城市氧吧”。
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湖面荷葉層疊,設有300米長的木棧橋,可漫步賞荷、觀魚游動,荷香四溢,兼具自然野趣。棧道深入花叢,荷香清新,田園畫卷感十足。
古黃河水景公園綠道:串聯河濱公園等7處城市公園,林相豐富,花木滿徑。
洪澤湖西路:3400米法桐長廊降塵降噪,中運河畔“梧桐-水杉隧道”引清風。
中華麋鹿園景區:鹽城首個國家5A景區,聯合國濕地遺產核心區,70%植被覆蓋率孕育近2000種生靈——丹頂鶴掠過碧空,麋鹿群踏碎水光,木棧道蜿蜒入畫。全球唯一“濕地+麋鹿”主題公園。
大暑時節的江蘇,避暑從來不需遠行。
一碗伏茶是習俗的傳遞,一勺伏姜是寒熱的平衡,一次林蔭漫步是心境的清涼。大暑是夏季的最后一個節氣,是盛夏的最后輝煌。一年中最熱的日子來了。愿這個夏末,所有事情都能化伏為安,我們的生活滾燙,日子正在發光!
- 偉大的勝利·鐵血豐碑耀江淮?|石楚材烈士的眼鏡2025-07-22
- 偉大的勝利·鐵血豐碑耀江淮?|見證軍民魚水情的黃橋燒餅爐2025-07-22
- 勇爭先·改革進行時⑥|一張購物小票,掘出一座“數據金山”2025-07-22
- 90年后,我們如何讀懂這群“開路先鋒”2025-07-22
- 邊關萬里行|保護創新兩手抓,江蘇助力《瑪納斯》唱出現代詩篇2025-07-22
- 漫評二十四節氣——大暑:大暑撞破驕陽色,熾熱如歌向未來2025-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