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江陰:以賽為媒,共謀一座城的“轉型升維”
暑期的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3000余名師生參與的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ROBOCON剛落下帷幕,2025“申達杯”智能無人系統應用挑戰賽便接踵而至。這場匯聚全國40余家單位、110余支隊伍的科技盛會,在炎炎夏日的江陰,掀起了一場關于智能與未來的激烈角逐,也讓校區的創新氛圍始終“熱辣滾燙”。
從全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到智能無人系統應用挑戰賽,兩場賽事雖各有側重,卻指向同一個核心關鍵詞——人工智能。這一前沿技術,恰恰也是“中國制造業第一縣”江陰轉型升級亟需的硬核支撐。以賽事為紐帶,江陰與駐澄高校展開深度協同,不僅吸引各界目光聚焦于此,更在城市氣質的蝶變中,奮力實現從“制造強縣”到“智造高地”的邁進。
駐澄高校為城“追”賽拼全力
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的戶外體育場內,飛行避障比賽正上演著精彩對決。各參賽隊伍設計的無人機,需全自主完成穿越樹木、穿越隧道等五項避障任務。北京理工大學選手陳尊燦團隊的無人機在賽場中展現出“游刃有余”的穩定表現。“最大的挑戰在于無人機的感知與定位精度。”陳尊燦告訴記者,從大三到研一,他已經連續三年來澄參賽,“對這里的環境越來越熟悉,比賽磨煉了技能,也收獲了榮譽。”
其實,一場賽事能在一座城市連續落地,背后藏著從“候選外”到“落地城”的曲折歷程。“第一屆在長沙、第二屆在西安,當時,江陰校區并不在第三屆候選名單之列。”為了讓賽事落地江陰,南京理工大學江陰校區黨工委書記易文斌曾帶隊“追”到了武漢,最終,在他的努力之下,大賽組委會臨時修改了決定,讓賽事成功落戶江陰。這之后,該項賽事在江陰已連續舉辦了三屆,且影響力逐年攀升。
記者獲悉,自2021年創辦以來,智能無人系統應用挑戰賽精準聚焦“海陸空”實際應用場景中的難點重點問題,吸引了國內重點高校、民營企業等代表性科技單位的積極參與,已成為無人系統領域具有引領性、代表性的賽事活動之一。像本屆挑戰賽包含的快遞速達、飛行避障、協同追蹤等7個競技項目,均與未來無人系統應用高度契合,將進一步推動無人系統關鍵共用技術的創新發展與成果轉化。
部門“接力”護航賽事每一程
高規格賽事的成功舉辦,是對城市綜合保障能力的檢驗。ROBOCON賽事期間,江陰以“吃住行一條龍”服務為參賽學子護航,配齊免費食宿、志愿服務等“一站式”保障。賽前,該市科技局就主動對接多所高校提前掌握需求;該市交通部門增開滬寧沿江高鐵江陰站至校區的定制接駁專線每日4班,為選手提供便捷出行。這些細致部署,都彰顯了江陰作為東道主的溫度。
求賢若渴的江陰企業也加入保障隊伍中。“兩三天之內就收到了全部碳纖維板,點贊!”對參賽選手來說,設備的完美運行才是比賽的頭等大事,梁嘉瑞所在的西安交通大學團隊帶來了多臺自主設計的機器人,“第一天就發現組成機器狗四肢的碳纖維板出了問題。”好在,備賽初期,江陰就已布下“先手棋”——提前摸排了參賽機器人零部件需求。最終,江陰企業東立新材料迅速響應,定制的碳纖維板及時送達。
強大的產業配套、豐富的應用場景、多元的創新生態,這樣的江陰讓此次參加智能無人系統應用挑戰賽的西北工業大學選手盧孟文對江陰青睞有加。他深知,江陰堅實的工業基礎是科研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的關鍵保障。在這里,研發與生產之間的距離被大幅縮短,技術轉化的效率得到極大提升。“畢業后,我會把江陰作為創新創業的首選地。”盧孟文說。
研究成果走向江陰“試驗場”
ROBOCON賽事落幕后,一場別開生面的“人機大戰”在江陰云亭街道悄然上演。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武漢大學、東北大學秦皇島校區等4支隊伍,帶著參賽機器人來到云亭“村BA”開幕式現場,為觀眾帶來精彩的機器人對抗賽以及人機投籃比拼。“機器人投得太精準了,很有壓迫感。”自告奮勇參與人機投籃比拼的新敔山社區隊選手顧雙云,雖以幾分之差惜敗于機器人“投手”,但難掩激動之情。
這場機器人“踢館”就是研究成果走向江陰“試驗場”的一個生動縮影。在ROBOCON賽事中獲得“飛身上籃”賽項一等獎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生帥哲昕說,相比于機器人依靠傳感器和算法控制動作,人類球員的動作變化更加靈活且難以預測,“人機比拼這種形式給我們優化機器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方向。”江陰市科技局相關人士表示,在研究與應用之間架起一座橋梁,正是校地攜手引入高端賽事的深遠意義。
而在賽場之外,校地互動的這份默契也越來越深。本月9日,江陰市節流裝置廠有限公司與南理工新能源學院簽署產學研合作協議,南理工團隊將為企業提供核用流量計的高精度計算流體力學仿真分析,以“點對點”技術攻關為企業提供數據支撐,助力高端核電裝備自主化;23日,校企再攜手,南理工新能源學院和江陰秋毫檢測共建“河湖污泥資源化利用研究中心”,協同破解差異化污泥處理技術。屬地高校的智力資源正加速成為區域產業升級的“創新引擎”。(唐蕓蕓)
- 我的陪“辦”日記 | 江蘇徐州:“蘇超”熱里的極速5小時2025-07-28
- 江蘇蘇州:AI賦能 創新之城加速“智變”2025-07-28
- 江蘇鹽城:以精細治理繪就城市“煙火”畫卷2025-07-28
- 江蘇淮安清江浦:智慧儲糧+精深加工,“一粒米”榨出黃金效益2025-07-28
- 增速提升1.2%、1.6%:“蘇超”的場外含金量還在上升!2025-07-28
- 漫評:以“同球共濟”之智,啟智能時代新程 - 鹽城新聞網2025-07-28